大穎文化
救救我們堆滿塑膠的地球
$84
$107
作者:尼爾.雷登 (Neal Layton)
譯者:翁菀妤
繪者:尼爾.雷登 (Neal Layton)
出版社:大穎文化
出版日期:06/2020
適讀年齡:4歲以上
語言:繁體中文
出版地:台灣
規格:精裝 / 40頁 / 26 x 26 x 1 cm
ISBN:9789579125796
塑膠是誰製造的?為什麼塑膠會留在地球上這麼久?
帶孩子認識塑膠問題、進行環保行動,最適合的一本繪本
你知道,塑膠大約150年前才被發明出來嗎?
塑膠不環保的原因,與無法被「生物降解」有關,「生物降解」是什麼意思呢?
你知道大多數的塑膠製品被隨意丟棄後,會堆積在哪裡嗎?
你知道「北太平洋垃圾帶」現在的面積已經是法國的三倍大了嗎?
塑膠袋、牛奶瓶、尼龍繩、超細纖維抹布、運動鞋,甚至是飛機……看看我們的生活四周,充滿著數不清的塑膠製品。
塑膠為什麼會被廣泛使用呢?因為它輕便、具可塑性的特質,可以被製成不同大小、顏色的物品,非常方便。但是,沒有徹底重複使用即丟、隨便丟棄及過量生產塑膠製品,卻衍生出更大的垃圾問題,不僅對地球、動物生態造成汙染,也經由食物鏈對我們人體造成傷害。
這個巨大的塑膠危機,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改善。我們可以怎麼做呢?
我們可以透過減量、重複使用、資源回收,將塑膠製品再利用、選用環保材質的商品,或是淨灘,減少產生塑膠垃圾。同時,許多科學家也正在努力解決問題,設計海上太陽能垃圾自動搜集器、實驗可以吃塑膠材質的蟲等。
本書使用簡單易懂的幽默敘述以及大量的圖片與照片,將科學知識、概念的前因後果、可行的解決辦法,以生動又容易吸收的視覺方式呈現,適合每一位居住在地球的公民閱讀。
作、繪者簡介
尼爾.雷登(Neal Layton)
尼爾.雷登是英國籍童書插畫家,繪畫作品超過八十部,擁有平面設計學士學位(諾桑比亞大學)及插畫碩士學位(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)。他的作品《巴托羅繆與蟲蟲》(Bartholomew and the Bug)於2004年出版,並榮獲英國雀巢兒童書獎銅獎(Smarties Book Prize Bronze Award)。
譯者簡介
翁菀妤(Alicia Weng)
畢業於文藻外語大學翻譯系,譯作包括童書、遊戲及其他書籍,並於2019年赴越南胡志明市工業大學從事華語教學工作。翻譯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美妙的際遇,夢想與愛好是學會更多語言、探索更多未知新事物、永遠保持熱愛一切的心,並將生活體驗都化為精進譯文的關鍵。
譯者:翁菀妤
繪者:尼爾.雷登 (Neal Layton)
出版社:大穎文化
出版日期:06/2020
適讀年齡:4歲以上
語言:繁體中文
出版地:台灣
規格:精裝 / 40頁 / 26 x 26 x 1 cm
ISBN:9789579125796
塑膠是誰製造的?為什麼塑膠會留在地球上這麼久?
帶孩子認識塑膠問題、進行環保行動,最適合的一本繪本
你知道,塑膠大約150年前才被發明出來嗎?
塑膠不環保的原因,與無法被「生物降解」有關,「生物降解」是什麼意思呢?
你知道大多數的塑膠製品被隨意丟棄後,會堆積在哪裡嗎?
你知道「北太平洋垃圾帶」現在的面積已經是法國的三倍大了嗎?
塑膠袋、牛奶瓶、尼龍繩、超細纖維抹布、運動鞋,甚至是飛機……看看我們的生活四周,充滿著數不清的塑膠製品。
塑膠為什麼會被廣泛使用呢?因為它輕便、具可塑性的特質,可以被製成不同大小、顏色的物品,非常方便。但是,沒有徹底重複使用即丟、隨便丟棄及過量生產塑膠製品,卻衍生出更大的垃圾問題,不僅對地球、動物生態造成汙染,也經由食物鏈對我們人體造成傷害。
這個巨大的塑膠危機,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改善。我們可以怎麼做呢?
我們可以透過減量、重複使用、資源回收,將塑膠製品再利用、選用環保材質的商品,或是淨灘,減少產生塑膠垃圾。同時,許多科學家也正在努力解決問題,設計海上太陽能垃圾自動搜集器、實驗可以吃塑膠材質的蟲等。
本書使用簡單易懂的幽默敘述以及大量的圖片與照片,將科學知識、概念的前因後果、可行的解決辦法,以生動又容易吸收的視覺方式呈現,適合每一位居住在地球的公民閱讀。
作、繪者簡介
尼爾.雷登(Neal Layton)
尼爾.雷登是英國籍童書插畫家,繪畫作品超過八十部,擁有平面設計學士學位(諾桑比亞大學)及插畫碩士學位(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)。他的作品《巴托羅繆與蟲蟲》(Bartholomew and the Bug)於2004年出版,並榮獲英國雀巢兒童書獎銅獎(Smarties Book Prize Bronze Award)。
譯者簡介
翁菀妤(Alicia Weng)
畢業於文藻外語大學翻譯系,譯作包括童書、遊戲及其他書籍,並於2019年赴越南胡志明市工業大學從事華語教學工作。翻譯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美妙的際遇,夢想與愛好是學會更多語言、探索更多未知新事物、永遠保持熱愛一切的心,並將生活體驗都化為精進譯文的關鍵。